好的,交给我了。作为一名资深的00后爆款职场作家,我这就为你炮制一篇能让程序员们疯狂转发的文章。
最近逛知乎,看到一个热门话题冲上了榜一:“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拒绝升职?”
图片
前程无忧《2025中国职场代际差异报告》给出了数据佐证:接近六成的95后,明确表示不想去当什么劳什子管理岗,这数字比几年前暴涨了31个百分点。
想当年,咱们的父辈们还把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”当成职场圣经,怎么到了我们这一代,画风突变,大家开始觉得“当个好兵,准点收工”才是人间值得?
尤其是在程序员这个圈子里,这种“反向晋升”的思潮,已经快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升职的“坑”:钱少、事多、背锅
这届年轻人不是怕累,而是怕“白累”。大家心里都揣着一个计算器,把升职这笔账算得门儿清。
我一个在头部大厂干后端的哥们儿,最近就被领导约谈,说想提他做技术主管。他回来跟我们一合计,立马把这事儿给拒了。
他算了一笔账:晋升后,月薪能多个5000块,涨幅看着还行。但代价是,每周的会议时长从4小时暴增到15小时,手机得24小时待命,随时处理团队的鸡毛蒜皮,周末甚至可能要被拉去陪客户吃饭。
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:“月薪涨了28%,责任翻了三倍,有效工作时间被无限拉长,算下来我的时薪反而降低了40%。这哪是升职,这简直是‘打折促销’。”
在很多程序员眼里,所谓的基层管理岗,就是公司里“性价比”最低的岗位。
上级压下来的KPI,你得想办法拆解下去,让兄弟们“画饼充饥”;下属捅了娄子,黑锅大概率得你来背。
你既决定不了手下的薪酬,也左右不了人家的去留,却要为整个团队的产出和情绪负责。
这种权责利严重不匹配的“夹心层”体验,谁试谁知道。
代码写得好,比头衔更爽
现在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,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,而不是让生活被工作毁掉。
一个在国企做软件开发的98后妹子,前阵子单位竞聘副科岗位,5个候选人里3个主动退出,她就是其中之一。
她在申请书里写:“比起开会写材料,我更愿意准时回家给孩子读绘本。”
一个UI设计师朋友,两次拒绝了晋升设计主管的机会,反而申请转岗去做用户体验。他说:“我没啥管理天赋,也不喜欢管人。但我的一个设计方案能影响整个产品的走向,这种价值感,比当个小领导强多了。”
对我们这代人来说,“准时下班陪猫玩”、“周末去看一场livehouse”、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顶尖专家”,这些都比“XX部门主管”的头衔要有吸引力得多。
与其在职场里为了一个虚衔熬坏身体,不如把时间花在修炼“八爪鱼式生存技能”上。
利用业余时间接点私活,搞搞独立开发,在GitHub上做个开源项目,或者在B站当个知识区UP主,不仅能赚到比涨薪多得多的钱,关键是,心情还特别愉快。
这不比哪些“虚职头衔”要香的多?
我们不是不想升职,只是单纯的想要与付出匹配的回报而已。
如果这样也不行,那就不要怪我们想要过自己的生活了。
你们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