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爱吃瓜的了不起。
最近看到了新的裁员热搜,上海微软宣布裁员,员工赔偿 N+8。
有员工爆料称,在微软工作了 12 年的老员工,按照这一标准可以获得 20 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,约合 70 万元人民币,此外每月还能领取 3000 元的失业补助金。
了不起表示实名羡慕,当然,同样羡慕的也有网友们。
有网友感慨:“失业也是一种幸福。”也有人表示:“如果能这样被裁,我也心甘情愿!”
也有人表示,N+8 这是恶意赔偿,让国内的公司情何以堪。
不得不承认,外企在裁员补偿方面确实展现出了超越国内企业的”温柔”。无论是微软的 N+8,还是之前其他外企的类似操作,都体现了成熟企业文化中对员工的基本尊重。
这种做法不仅维护了企业形象,也为员工提供了相对充裕的过渡时间。
然而,有争议的是,微软在华外包公司“上海微创软件”同期裁员 2000 人,赔偿仅为 N+1,赤裸裸的“双标”。
看来,外包就连赔偿都是没有地位的。
了不起在想,长期在外企工作的员工,真的能够轻松适应国内公司的工作强度和环境吗?
外企相对宽松的工作节奏、完善的流程制度、国际化的沟通方式,与国内许多企业的快节奏、高强度、灵活变通的工作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这种适应性问题,往往比经济补偿更加考验被裁员工。
对于大龄程序员而言,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,年龄焦虑在 IT 行业尤为明显。
面对裁员危机,大龄程序员需要提前做好多重准备:持续学习新技术保持竞争力,培养除编程外的综合能力,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,甚至考虑向管理层或技术专家方向转型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应该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。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永久的,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民企,都可能面临调整和变化。与其被动等待,不如主动出击,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。
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评论区交流哦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