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试了一个45岁的程序员,他要月薪20k,我同意了;结果面试完把他送到电梯口,他说如果是14薪的话,月薪18k也行
大家好,我是了不起!
最近,看到一个超有话题度的帖子:有人面试一位45岁的程序员,对方开口要月薪2万,面试官当场同意了。可没想到,面试结束送他到电梯口时,这位程序员却主动说,如果是14薪的话,月薪1.8万也能接受。
这短短几步路,薪资预期就变了,背后的故事可太值得深挖了。
先聊聊程序员这个特殊群体
在大众印象里,我们程序员拿着高薪,坐在写字楼里敲敲代码,生活挺滋润。但只有自己清楚,这行的压力有多大。
技术更新换代快得像火箭,刚掌握一门语言,可能没几个月就过时了,得赶紧去学新的。每天对着电脑屏幕,久坐不动,身体各种毛病找上门。
而且,35岁就像是道“坎”,过了这岁数,很多人就开始担心被淘汰,45岁更是难上加难。
这位45岁的程序员在电梯口的那番话,看似简单的薪资调整,实则饱含无奈。
往大了说,这反映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人才困境。
一些公司盲目追求“年轻活力”,觉得年轻人学东西快、加班有精力,对大龄程序员存在偏见。他们忽略了大龄程序员身上宝贵的项目经验,这些经验是在无数次解决难题、攻克技术难关中积累下来的,能为团队避免很多“坑”。
从个人角度看,这位程序员做出这样的让步,大概率是经历过现实的“毒打”。或许他之前遭遇过裁员,在求职市场上四处碰壁,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。看到招聘广告上明晃晃的“35岁以下”年龄限制时,满心都是无力感。
在这种情况下,能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,比坚持最初的薪资要求更重要。
他的妥协,是为了在残酷的职场中生存下去。
对于企业而言,这种年龄歧视的招聘策略其实是短视的。
只看重年轻员工的低成本和所谓“活力”,却忽视了大龄程序员的价值,会让企业错失很多优秀人才。
如果企业能打破这种偏见,合理设置薪资结构,比如采用14薪甚至更多灵活的薪酬方式,既能满足求职者对收入的期望,也能在用人成本上找到性价比,还能提升团队整体实力,这才是双赢的局面。
回到这场面试,薪资谈判本就是一场心理博弈。
求职者想争取更高的薪资,又怕要价太高把机会“吓跑”;面试官则想以合适的价格招到合适的人,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。
但对于大龄程序员来说,这种博弈更艰难,因为他们面临的风险更大。
这场面试背后,藏着大龄程序员的无奈、企业的短视以及整个行业的浮躁。不知道未来,这样的场景还会出现多少次?又有多少像这位45岁程序员一样有能力、有经验的人,因为年龄被拒之门外?
哎,真的都不容易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