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了不起!
今天给大家讲讲最近朋友小王遇到的一件事儿,这事儿说出来有点丢人,但也挺能反映职场里的那些事儿。
为了方便叙述,以下内容以第一人称展开。
那天,我刚入职一家大厂外包项目
第一天上班,我就像个刚进城的小孩,眼睛都快看花了。公司环境超好,同事们看起来都特友好,我心想这工作肯定能干得下去。
最让我开心的是,我发现公司竟然有免费下午茶!各种零食、饮料,还有精致的小点心,看着就让人流口水。
我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个动态:“新公司福利太棒了!下午茶随便吃,感觉自己赚大了!”朋友们都纷纷点赞,我那叫一个得意。
第二天,尴尬就来了
第二天下午茶时间,我像第一天一样,兴冲冲地去拿零食。结果,保洁阿姨突然拉住了我:“你是外包的吧?外包不能拿零食。”
我一下子愣住了,手里的饼干盒像烫手山芋一样,不知道该往哪儿放。周围同事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,我脸红得不行,尴尬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外包和正式员工之间,真的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。
外包,就是“二等公民”?
这事儿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
后来我跟其他外包同事吐槽,有人说:“习惯就好,咱们外包就是打一天工赚一天钱,别太当回事儿。” 还有人说:“他们的下午茶也是加班换来的,有啥好羡慕的。”
可我觉得,就算是加班换来的,大家都是在为公司干活,为啥差别待遇这么大呢?
说实话,外包的工作量一点儿也不比正式员工少,加班也是常事。
有一次项目紧急,我们连续加班好几天,最后项目成功上线,领导在会议上表扬的却是正式员工,我们这些外包的,好像只是给他们打下手的。
难道就因为我们是外包,就该被区别对待?
是选择,还是无奈?
其实,我知道很多人选择外包岗位,也是没办法。现在找工作太难了,能有个稳定收入就不错了。但外包真的就只能这样吗?我身边有个同事,也是外包的,他跟我说:“外包就是打工的,别想太多。”我听了心里挺难受的,难道我们就只能认命?
代码里的无奈
有一次,我写了个简单的功能,结果被正式员工批评了一顿。其实,我写的代码逻辑挺清晰的,只是风格和他们的不太一样。我忍不住反驳了几句,结果对方直接说:“你们外包的,就别太较真了。”我气得不行,但又没办法,毕竟人家是甲方。
说实话,我觉得我的代码也没啥问题,但对方就是觉得正式员工的写法更“优雅”。我只能默默改了,心里却很不服气。
写在最后
这件事之后,我开始认真思考外包的出路。我知道,外包工作确实能积累经验,但要想真正翻身,还得靠自己。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术,提升自己的能力。我告诉自己,不能一辈子做外包,总有一天要靠自己的实力站稳脚跟。
通过这件事,再一次让我看透了职场里的残酷现实:在这个看脸也看“身份”的时代,你的价值似乎早就被贴上了标签。